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一号文件再次锁定“三农” 新政策带来实惠

    信息发布者:幽幽竹
    2019-03-24 19:35:33    来源:黑龙江日报   转载



      000.jpg

       今年,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“三农”。从“多予、少取、放活”到“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,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”,国家对“三农”的扶持与投入,已不单单是用政策鼓励、给资金扶持,而是站在坚持科学发展观、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,在宏观调控中切实加强农业。无疑,今年一号文件的出台,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坚实的平台、更广阔的天空。那么,作为国家重要的农业大省,新政策究竟能给我省带来多大实惠———

      尽管在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引领下,我省乃至我国都取得了粮食大幅增产、农民大幅增收的可喜成绩,但不可否认的是,粮食还是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的作物,产粮大县增收难的症结并未根本消除。对这制约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的普遍因素,新一号文件作出了根据粮食播种面积、产量和商品量等因素,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给予奖励和补助的决定,对症下药“直补”县域经济的振兴。

      省农委综合处处长乔艳春说,新一号文件中这一条令我省受益最大。今年国家不但继续对种粮农民给予免税和补贴的政策扶持,而且又增加了对产粮大县的财政补贴,这对解决我省一些“产粮大县、工业小县、财政穷县”经济基础薄、自我发展能力弱的问题,促进粮食经济发展及整个县域经济振兴都极为有利。

      据有关人士透露,根据这一政策,今年我省各产粮大县共能获得来自国家财政的转移支付资金8亿元左右,其中肇东、双城等产量和商品量居前列的粮食大市(县)获得的资金支持将达3000万元左右。

      拔穷根———这是今年新一号文件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。从调动农民积极性,到提高耕地质量、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、改善农业发展环境,27条政策措施中,有近20条含金带银,紧紧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。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,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;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,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;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,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。

      近几年我省农民增收为什么难?主要是农业增收难。省农委副主任王兆斌告诉记者,仅以粮食产量为例,去年我省平均粮食亩产254公斤,比上年增加了41公斤;但按我省的自然和气候条件,亩产水平应在325~350公斤之间。增产空间还很大,但就是发挥不出来,为什么?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行。采访中,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一致认为,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,但农业综合能力的提高,涉及许多农民个人无力解决的问题,如农业基础设施、农业生产条件,等等。所以,国家财力的支持至关重要。从这点上看,今年的一号文件可谓更深刻、更有力。

      据了解,按政策,今年我省农民能得到更多更直接的实惠。一方面,过去有的补贴今年又加大了力度:如去年我省获300多万元购农机补贴款,今年国家将此项补贴金增至3亿元,我省约能得到2000万元;扩大良种补贴范围、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,等等;另一方面,今年又新增了一些专项补贴。如开展对农民购买节水设备实行补助的试点工作,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给予适当补助,等等。这些资金都将直接给到相应农户。

      免征农业税后,广大农民在欢天喜地之后,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,比较突出的是:村上没钱了,村里的公益事业咋办?由于村民素质、家境不同,法定的解决办法“一事一议”在一些乡村几乎成了“事事难议”。新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,为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曙光一片。政策规定,新增教育、卫生、文化、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县以下的比例不低于70%;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,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;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,等等。

      翻开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,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国家财政开始越来越多地向农村倾斜,农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状况有了积极变化。探询新的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依据,“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、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,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、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。”———对新形势下工农关系、城乡关系的正确判断和深刻认识是根本。(黑龙江日报)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